擬古

· 黃玠
翳林無陽土,暗谷多下泉。 登山履衆險,險盡見杪顛。 人居物物中,物物能蔽天。 將身出物表,萬象始昭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翳林:被遮蔽的樹林。
  • 陽土:陽光照射的土地。
  • 暗谷:陰暗的山谷。
  • 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 杪顛:樹梢的頂端。
  • 物物:每一個物體。
  • 蔽天:遮蔽天空。
  • 物表:物體之外。
  • 昭然:明顯,清晰。

翻譯

在茂密的樹林中,陽光難以觸及的土地,陰暗的山谷裏常有地下泉水涌出。攀登山峯,經歷重重險阻,當險阻盡去,便能在樹梢之巔看到廣闊的視野。人們生活在萬物之中,萬物卻能遮蔽天空。若能超脫於物體之外,萬物的真相纔會清晰地顯現。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象,隱喻了人生的哲理。詩中「翳林無陽土,暗谷多下泉」形象地表達了困境中的不易與潛在的生機。後句「登山履衆險,險盡見杪顛」則象徵着克服困難後達到的高遠境界。最後兩句「將身出物表,萬象始昭然」深刻指出,只有超越物質束縛,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