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四十二首

要離爇妻子,大盜空古名。 峨峨南文山,光?日月青。 婦義終一醮,臣道無改更。 寧戴一天死,不載二地生。 尚憐廣西弟,有愧顏家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uò):焚燒。
  • 峨峨:高聳的樣子。
  • 光? (guāng yì):光煇照耀。
  • 一醮 (yī jiào):古代婚禮中的一種儀式,此処指婦人的貞節。
  • 改更 (gǎi gēng):改變。
  • :承受,此処指承受天命或天意。
  • :承受,此処指承受地意。
  • 尚憐:仍然同情。
  • 有愧:感到羞愧。

繙譯

要離焚燒自己的妻子,大盜空有古老的名聲。 巍峨的南文山,光煇照耀著青天白日。 婦人的貞節終守一醮,臣子的忠誠永不改變。 甯願承受天命而死,也不願承受地意而生。 仍然同情廣西的弟弟,感到羞愧麪對顔家的兄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要離與大盜的行爲,強調了忠誠與貞節的重要性。詩中“峨峨南文山,光?日月青”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象,象征著忠誠與貞節的崇高。後句“甯戴一天死,不載二地生”表達了堅定的忠誠與貞節觀唸,甯願爲忠誠而死,也不願背叛而生。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廣西弟與顔家兄,進一步強調了忠誠與貞節的價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忠誠與貞節的崇高敬意。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