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其一聖徵啓
太原李,繼忠襄。京兆李,王咸陽。脣齒相依勢相望,搆讒煽虛撼金牀。
王綱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關中伐太原。
大丞相,偏將軍,士馬百萬蹂燕雲。國已墟,關來從。
尉之陀,竇之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明鐃歌鼓吹曲:一種古代的軍樂,用於激勵士氣。
- 聖徵啓:指聖明的徵兆開始顯現。
- 太原李:指太原的李氏家族。
- 繼忠襄:繼承忠襄的名號,忠襄是古代對忠誠和功勳的讚美。
- 京兆李:指京兆(今陝西西安)的李氏家族。
- 王咸陽:在咸陽稱王。
- 唇齒相依:比喻關係密切,互相依賴。
- 搆讒煽虛:製造謠言,煽動虛假。
- 撼金牀:比喻動搖國家的根基。
- 王綱偏:國家的法律和秩序偏離正軌。
- 圯弗攑:倒塌而未被扶正。
- 上弗急君父:君主不急於救助父親。
- 同盟不相援:結盟的國家不相互援助。
- 徵兵關中:在關中地區徵兵。
- 伐太原:攻打太原。
- 大丞相:指高級的政府官員。
- 偏將軍:指較低級的軍事將領。
- 士馬百萬:形容軍隊人數衆多。
- 蹂燕雲:踐踏燕雲地區。
- 國已墟:國家已經變成廢墟。
- 關來從:關中的人來歸附。
- 尉之陀:尉陀,古代的一個地名。
- 竇之融:竇融,古代的一個地名。
翻譯
在太原,李氏家族繼承了忠襄的名號;在京兆,李氏家族在咸陽稱王。這兩個家族關係密切,互相依賴,但有人制造謠言,煽動虛假,試圖動搖國家的根基。國家的法律和秩序已經偏離正軌,倒塌而未被扶正,君主不急於救助父親,結盟的國家也不相互援助。於是,在關中地區徵兵,攻打太原。大丞相和偏將軍率領着百萬大軍,踐踏燕雲地區。國家已經變成廢墟,關中的人來歸附,尉陀和竇融也歸順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太原和京兆李氏家族的興衰,反映了當時政治動盪和社會混亂的局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國家由盛轉衰的過程,以及人民在戰亂中的苦難和無奈。通過對大丞相和偏將軍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英雄人物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感和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