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仄體思衛立禮作

· 黃玠
我友衛伯子,履道坦若砥。 瞪目視薄俗,足不涉市裏。 客至設雅飲,屢屢不可已。 重爾意愛篤,使我獨仰止。 夢寐若有覿,寤嘆隔遠水。 落月照屋梠,睟面玉色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仄體:一種詩歌體裁,每句五個字,且均爲仄聲。
  • 履道:行走的道路,比喻行爲和處世之道。
  • :平滑的石頭,比喻道路平坦。
  • 瞪目:睜大眼睛,形容專注或驚訝。
  • 薄俗:淺薄的風俗。
  • 市裏:市井之中,指繁華熱鬧的地方。
  • 雅飲:高雅的飲酒。
  • 仰止:仰望,表示尊敬。
  • 覿(dí):相見。
  • 寤嘆:醒來後嘆息。
  • 屋梠(lǚ):屋檐。
  • 睟面:臉色和悅。
  • 玉色:形容臉色如玉般光潔。

翻譯

我的朋友衛伯子,行走在平坦如砥的道路上。 他睜大眼睛看着淺薄的風俗,卻從不踏足繁華的市井。 客人來訪時,他設下高雅的酒宴,總是樂此不疲。 我深深敬重他深厚的情誼和篤定的愛,使我只能仰望。 在夢中彷彿與他相見,醒來後卻隔着遙遠的河水嘆息。 落月照在屋檐上,他的臉色和悅如玉般光潔。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衛伯子的高潔品行和與作者的深厚情誼,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敬仰和思念。詩中「履道坦若砥」形容衛伯子行事正直,不受世俗影響;「瞪目視薄俗,足不涉市裏」則進一步以具體行爲表現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後文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懷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