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愁似胡伯亮

· 黃玠
兀兀雞在棲,惴惴狐涉水。 處身百不可,在世一何累。 平生結髮妻,疾勢方未止。 芝苓籠中物,傾倒已屢試。 無寧作鰥夫,兒女欲何恃。 哽咽不得言,殘燭泫風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兀兀(wù wù):形容雞安靜地棲息。
  • 惴惴(zhuì zhuì):形容擔心害怕的樣子。
  • 狐涉水:比喻処境危險。
  • 処身:置身,処於某種境地。
  • 百不可:形容処境極爲艱難,無法選擇。
  • 在世:活在世上。
  • 一何累:多麽勞累。
  • 結發妻:原配妻子。
  • 疾勢:病情。
  • 方未止:尚未停止,指病情沒有好轉。
  • 芝苓(zhī líng):指葯材,芝和苓都是中葯材。
  • 籠中物:比喻常用的葯材。
  • 傾倒:這裡指用盡。
  • 屢試:多次嘗試。
  • 無甯:不如。
  • 鰥夫(guān fū):喪偶的男子。
  • 兒女欲何恃:兒女們將依靠誰。
  • 哽咽(gěng yè):因悲傷而喉嚨堵塞,難以說話。
  • 殘燭:即將燃盡的蠟燭。
  • 泫風淚:形容淚水如被風吹動般滴落。

繙譯

雞兒靜靜地棲息,我卻像涉水的狐狸般惴惴不安。 身処這樣的境地,我無法做出任何選擇,活在世上是多麽勞累。 我那結發的妻子,病情依舊沒有好轉。 芝苓這些常用的葯材,已經用盡了多次嘗試。 我甯願做個鰥夫,但我的兒女們將依靠誰呢? 我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就像那殘燭在風中滴落的淚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雞的安甯與狐狸的恐懼,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內心的焦慮和無助。詩中,“兀兀雞在棲,惴惴狐涉水”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現狀的不滿,也暗示了他對未來的擔憂。後文通過對妻子病情的描述和對未來的憂慮,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在睏境中的無奈與哀愁。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