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石松歌爲葉秀軒總管作

· 黃玠
闔閭古城城北東,崑山迤邐盤蒼龍。 天星之精下融結,其中有石皆玲瓏。 山農穿山若鯪鯉,雄椎怒擊雷光起。 木精土性莫敢私,蟻垤蜂窠差足擬。 三吳主人欣得之,保抱護惜猶嬰兒。 剔抉泥沙出奇骨,洗濯煙霧生神姿。 建昌花瓷培宿土,徂徠稚鬆沐新雨。 卻穿月竇出雲凹,山鬼髑髏毛髮豎。 題書寄遠情可知,結交歲晚心勿移。 一卷自有丘壑意,百折不受冰霜欺。 終朝坐對兀若癡,茯苓琥珀生有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闔閭(hé lǘ):古代吳國的都城,今江蘇蘇州。
  • 崑山:山名,位於江蘇省。
  • 迤邐(yǐ lǐ):曲折連綿。
  • 蒼龍:比喻山勢雄偉。
  • 天星之精:指天上的星辰精華。
  • 玲瓏:精巧細緻。
  • 鯪鯉(líng lǐ):傳說中的一種能穿山甲的魚。
  • 雄椎(xióng chuí):強有力的錘擊。
  • 蟻垤(yǐ dié):螞蟻的巢穴。
  • 蜂窠(fēng kē):蜂巢。
  • 剔抉(tī jué):剔除,挑選。
  • 月竇(yuè dòu):月形的洞穴。
  • 雲凹(yún āo):雲中的凹陷處。
  • 髑髏(dú lóu):死人的頭骨。
  • 茯苓(fú líng):一種藥用植物。
  • 琥珀(hǔ pò):一種化石樹脂。

翻譯

在闔閭古城的東邊,崑山蜿蜒盤踞如蒼龍。天上的星辰精華下凡,凝結成山中精巧的石頭。山農像鯪鯉一樣穿山而過,強有力的錘擊聲如雷鳴。木精土性不敢私藏,蟻巢蜂窩勉強可以比擬。三吳的主人欣喜地得到這些石頭,像保護嬰兒一樣珍惜它們。剔除泥沙,露出奇異的骨骼,洗刷煙霧,顯出生動的姿態。用建昌的花瓷盆培植泥土,徂徠的小松樹沐浴在新雨中。穿過月形的洞穴,出現在雲中的凹陷處,山鬼的頭骨毛髮直豎。寫信寄給遠方,情感可知,結交長久,心意不變。一塊石頭自有山河之意,百折不撓,不受冰霜欺凌。整天對着它發呆,茯苓和琥珀終將生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闔閭古城東邊的崑山,以及山中精巧的石頭。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詩人將山石的形成和山農的開採過程形象化,展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詩中「剔抉泥沙出奇骨,洗濯煙霧生神姿」等句,不僅描繪了石頭的美麗,也隱喻了人的堅韌不拔和清新脫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讚美和對堅韌精神的頌揚。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