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謁按察疏齋賜賤號二大字賦詩以謝

幸披雲霧睹青天,盡道山人有宿緣。 得坐春風才半日,勝居塵世已千年。 槎枯許到銀河畔,葭老容依玉樹邊。 兩字光芒關不住,私心猶敢覓新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è):拜見。
  • 疏齋:指疏朗的書齋。
  • 賤號:謙稱自己的名字或稱號。
  • 披雲霧睹青天:比喻從迷惑或困境中解脫出來,看到了真相或希望。
  • 山人:隱居山林的人,這裏指作者自己。
  • 宿緣:前世的因緣。
  • 塵世:人間,世俗的世界。
  • 槎枯:指枯槎,即枯木。
  • 銀河畔:銀河的邊緣,比喻遙遠的地方。
  • 葭老:指老蘆葦。
  • 玉樹:比喻才德出衆的人。
  • 私心:個人的心願或想法。

翻譯

有幸從雲霧中看到青天,人們都說山林隱士有前世的緣分。 在春風中坐享半日,勝過在塵世中度過千年。 枯木或許能到達銀河的邊緣,老蘆葦也能依附在玉樹旁邊。 那兩個字的光芒關不住,我心中還想着尋找新的篇章。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疏齋賜予的「賤號」二字的感激之情,並藉此抒發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的超脫。詩中「披雲霧睹青天」形象地描繪了從迷茫中覺醒的喜悅,「得坐春風才半日,勝居塵世已千年」則通過對比,強調了隱逸生活的寧靜與超然。後兩句以枯槎、老蘆葦自喻,表達了即使身處困境,也希望能接近高潔之士的願望。最後,「兩字光芒關不住」展現了作者對新知識的渴望,即使得到賜號,仍不滿足,希望繼續追求學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高潔的情操和對學問的不懈追求。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