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樵

因嫌蹤跡混塵囂,腰斧高歌去採樵。 欲效買臣無貴骨,何如王質有仙標。 丁丁伐木空山外,軋軋肩薪小徑遙。 一任雪天霜月夜,且將帶葉地爐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iáo):砍柴。
  • 蹤跡:行蹤,行動的痕跡。
  • 塵囂(chén xiāo):塵世的喧囂。
  • 買臣:指漢代朱買臣,以賣柴爲生,後成爲高官。
  • 貴骨:高貴的出身或資質。
  • 王質:指王質夫,傳說中的仙人。
  • 仙標:仙人的風采或特質。
  • 丁丁:伐木的聲音。
  • 軋軋:肩扛柴薪時發出的聲音。
  • 肩薪:肩上扛着的柴薪。
  • 小徑:狹窄的小路。
  • 雪天霜月:形容寒冷的冬夜。
  • 地爐:室內用來取暖的爐子。

翻譯

因爲厭倦了塵世的喧囂,我腰間掛着斧頭,高歌着去山中砍柴。 雖然我沒有朱買臣那樣的高貴資質,但也許我有着王質夫那樣的仙人風采。 在空曠的山外,我丁丁地伐木,軋軋地肩扛着柴薪,走在遙遠的小徑上。 任憑外面是雪天霜月,寒冷的夜晚,我且將這些帶葉的柴薪投入地爐中燒起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塵世喧囂的厭倦和對自然生活的嚮往。通過對比買臣和王質,詩人展現了自己雖無高貴出身,卻有追求仙人般超脫的心境。詩中的伐木聲和肩扛柴薪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山林勞作的場景,而雪天霜月的描繪則加深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寧靜安詳的心境。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