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郎國進天馬歌

龍德中,元氣昌,天王一統開八荒。十又一葉治久長,前年白雉來越裳。 中國聖明日重光,仁聲馺沓動嘉祥。烏桓部族號佛郎,實生天馬龍文章。 玉臺啓,閶闔張,願爲蒼龍載東皇。瑤池八駿若有亡,白雲謠曲成荒唐。 有元皇帝不下堂,瑤母萬壽來稱觴。屬車九九和鸞鏘,大駕或駐和林鄉。 後車獵俟非陳倉,帝乘白馬撫八方。調風雨,和陰陽,泰階砥平玉燭明,太平有典郊樂揚。 尚見滎河出圖像,麒麟鳳鳥紛來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佛郎國:指當時的葡萄牙或西班牙。
  • 天馬:神話中的神馬,這裏指珍貴的馬匹。
  • 龍德:指帝王的德行。
  • 八荒:指四面八方邊遠地區。
  • 白雉:白色的野雞,古代視爲祥瑞。
  • 越裳:古代南方的一個國名,這裏泛指南方。
  • 仁聲:指仁德的名聲。
  • 馺沓:形容聲勢浩大。
  • 烏桓: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
  • 龍文章:指馬身上的花紋像龍。
  • 玉臺:指宮殿。
  • 閶闔:天門,這裏指宮門。
  • 東皇:指太陽神。
  • 瑤池:神話中的仙境。
  • 八駿:神話中的八匹神馬。
  • 白雲謠:古代的一種歌謠。
  • 有元皇帝:指元朝的皇帝。
  • 瑤母:指神話中的西王母。
  • 稱觴:舉杯祝酒。
  • 屬車:隨從的車輛。
  • 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
  • 和林鄉:元朝的一個地名,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 獵俟:等待打獵。
  • 陳倉:古代地名,今陝西省境內。
  • 撫八方:安撫四面八方。
  • 泰階:星名,比喻國家的安泰。
  • 玉燭:比喻國家的光明和溫暖。
  • 滎河: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境內。
  • 麒麟鳳鳥:神話中的吉祥動物。

翻譯

在龍德年間,國家昌盛,皇帝一統天下,開闢了四面八方的邊遠地區。第十一任皇帝的統治長久穩定,前年有白色的野雞從南方越裳國飛來,象徵着中國的聖明和日光重現,仁德的名聲如雷貫耳,帶來了吉祥的徵兆。烏桓部族中的佛郎國,出生了一匹如龍般花紋的天馬。宮殿的大門敞開,願爲東皇太陽神駕御這匹蒼龍般的馬。瑤池中的八匹神馬若有遺失,白雲謠的曲調也變得荒唐。元朝的皇帝不下朝堂,西王母萬壽無疆,前來舉杯祝酒。隨從的車輛鈴聲響亮,皇帝有時駐留在和林鄉。後車等待打獵,並非在陳倉,皇帝騎着白馬安撫四面八方。調整風雨,調和陰陽,國家安泰如砥石平坦,光明溫暖如玉燭,太平盛世有典章,郊外的樂聲悠揚。仍可見滎河中出現的圖像,麒麟和鳳凰紛紛飛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朝時期的繁榮景象和吉祥徵兆,通過天馬、白雉等象徵物,展現了皇帝的仁德和國家的昌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和歷史典故,如瑤池、八駿、西王母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祕色彩和藝術魅力。整體上,詩歌語言華麗,意境宏大,表達了作者對太平盛世的讚美和對皇帝的敬仰。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