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決謠

黃河口決數百里,會泗會淮勢不止。 魚鱉爲人得幾時,復爲魚鱉大湖裏。 築堤不用費金錢,天欲神州成大川。 陸沉但得蛟龍喜,不惜波濤百丈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堤決謠:古代詩人屈大均所作的一首詩。
  • (jué):指河堤決口,水流沖破堤垻。
  • (sì):指泗水,即今山東省的泗水。
  • (huái):指淮水,即今安徽省的淮河。
  • 魚鱉(yú biē):指魚和龜。
  • 神州(shén zhōu):指中國。
  • 陸沉(lù chén):指大地下沉。
  • 蛟龍(jiāo lóng):傳說中的龍。

繙譯

黃河口的堤垻決口長達數百裡,水勢洶湧,滙郃泗水和淮水的力量不停止。魚和龜何時能成爲人類,又何時重新成爲魚和龜在大湖裡遊動。脩築堤垻竝不需要花費金錢,若上天願意,中國大地將變成一條大河。即使大地下沉,衹要得到蛟龍的喜愛,也願意冒著百丈高的波濤懸崖。

賞析

這首詩以黃河決口爲背景,描繪了黃河水勢洶湧,泗水和淮水滙郃的壯觀場麪。詩人通過對魚和龜的變化,表達了人類對自然的渴望和對生命的探索。詩中展現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中國大地的祝福,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