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弔古和毛伯二首

城破不得生,何如未破死。 嬴得身不辱,且了人臣事。 先生代前籌,自籌豈過爾。 亦覆成人名,成功似不止。 一舉兩得之,斯名天下士。 正中忽出奇,腐儒那得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聊城(liáo chéng):地名,古代城池名,位於今山東省聊城市。 吊(diào):悼念、懷念。 毛伯(máo bó):指毛遂,戰國時期的名將。 嬴(yíng):得勝。 辱(rǔ):受辱。 臣事(chén shì):做臣子的事情。 前籌(qián chóu):指在前面籌備、籌劃。 腐儒(fǔ rú):指道德敗壞的儒生。

翻譯

聊城被攻破了,活着又有什麼意義呢?不如寧願死去。寧可死而不受辱,也不願意做奸臣的事情。先生你代表前人籌備,難道籌備得比你更出色嗎?也能成就名聲,成功似乎不止於此。一舉兩得,這樣的名聲傳遍天下,堪稱天下士。正中突然出現奇蹟,腐化的儒生怎麼能夠領悟到這一點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聊城被攻破的悼念之情,同時也表現了對正直高尚的品德的追求。詩中通過對先生的讚頌,體現了對道德高尚、不畏艱難的人格品質的推崇。作者以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了對忠臣義士的敬仰之情,同時也對道德敗壞的人表示不屑。整首詩意蘊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正直品德的崇尚和對功名利祿的淡然態度。

範景文

範景文

明河間府吳橋人,字夢章,號思仁。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東昌府推官。天啓五年,歷吏部文選郎中。不依魏忠賢,亦不附東林黨,謝病歸。崇禎時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明亡自殺。諡文貞。有《大臣譜》。 ► 3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