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 聘義

· 林光
聘禮,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三讓而後傳命,三讓而後入廟門,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 君使士迎於竟,大夫郊勞,君親拜迎於大門之內而廟受,北面拜貺,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也。敬讓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諸侯相接以敬讓,則不相侵陵。 卿爲上擯,大夫爲承擯,士爲紹擯。君親禮賓,賓私面、私覿、致饔餼、還圭璋、賄贈、饗食燕,所以明賓客君臣之義也。 故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厲以禮。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所以愧厲之也。諸侯相厲以禮,則外不相侵,內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兵不用而諸侯自爲正之具也。 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則民作讓矣。主國待客,出入三積,餼客於舍,五牢之具陳於內,米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於外,乘禽日五雙,羣介皆有餼牢,壹食再饗,燕與時賜無數,所以厚重禮也。古之用財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財如此其厚者,言盡之於禮也。盡之於禮,則內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爾。 聘射之禮,至大禮也。質明而始行事,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弗能行也。故強有力者,將以行禮也。酒清,人渴而不敢飲也;肉乾,人飢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齊莊正齊,而不敢解惰。以成禮節,以正君臣,以親父子,以和長幼。此衆人之所難,而君子行之,故謂之有行;有行之謂有義,有義之謂勇敢。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能以立義也;所貴於立義者,貴其有行也;所貴於有行者,貴其行禮也。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敢行禮義也。故勇敢強有力者,天下無事,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用之於戰勝則無敵,用之於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故聖王之貴勇敢強有力如此也。勇敢強有力而不用之於禮義戰勝,而用之於爭鬥,則謂之亂人。刑罰行於國,所誅者亂人也。如此則民順治而國安也。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爲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爲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指福建省。
  • 使:使者,代表。
  • :拜訪。
  • 衡鑑(héng jiàn):古代稱重器,比喻能夠明察事物的真相。
  • :白白地,徒然。
  • 諸侯:各國的國君。
  • 幣書:指書信。
  • 兩浙:指浙江和浙西(今浙江和安徽)。
  • 官舟:官方的船隻。
  • 八閩:指福建的八個州。
  • 風物:景色。
  • 白月:白色的月亮。
  • :撈取。
  • 潭底:水潭底部。
  • 遺珠:失落的珍珠。
  • 海隅:海邊。
  • 乾坤(qián kūn):天地,世界。
  • 夕陽:傍晚的太陽。
  • 煙樹:被煙霧籠罩的樹木。

翻譯

閩使前來拜訪, 我平素眼力不如衡鑑,徒然讓各國使者奔波傳書。 浙江和浙西的官船催促着要啓程,福建的風景又有何等美麗。 曾經貪戀着白色的月亮在水潭底下撈取,又去尋找失落的珍珠到海邊。 俯仰間留下一絲微笑,夕陽下煙霧籠罩的樹木半隱半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來自福建的使者前來拜訪的情景,詩人通過對自身眼力不如衡鑑的自嘲,表達了對使者奔波傳書的歉意。詩中描繪了浙江、浙西和福建的風景,展現了各地的美麗景色。詩人通過描寫自己曾經貪戀月光和尋找珍珠的經歷,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最後一句表現了詩人對世界的淡然態度,夕陽下煙霧籠罩的樹木也暗示了人生的朦朧和變幻。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