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吊項王
力拔山兮天下雄,氣蓋世兮乃無終。王以天下兮三讓,不然漢高無大風。
一讓兮不殺沛公,鴻門不追至軍中。始驅除兮終拱手,禪授之德真重瞳。
再讓兮不都關中,天府捐棄咸陽宮。故鄉彭城不忍舍,鴻溝爲界來相攻。
三讓兮不渡江東,江東吳越地未空。八千子弟倘復起,夫差句踐霸可同。
江濤怒兮水倒立,大野吹兮多落楓。時不利兮騅一蹶,天之亡我命當窮。
死生與虞同一命,蛾眉血兮濺衣紅。王多情兮不負季,視季亦與虞兮同。
還定三秦忽失約,季負王兮季非忠。不殺義帝季亦殺,三軍縞素欺愚蒙。
英雄豈必皆好信,勢便逐利如轉蓬。三傑不言復讎事,董公遮道計殊工。
吳芮不殺王不服,弒君之賊乃有躬。義帝無後漢不立,漢之寡恩誠不聰。
英雄成敗兩不義,誰言天授非人功。吁嗟,誰言天授非人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烏江:古地名,今四川省烏江河流域。
吊項王:指項羽,楚漢相爭時期的楚國霸主。
力拔山:比喻力量強大,有超凡之能。
氣蓋世:氣勢覆蓋天下。
三讓:指項羽三次讓位給劉邦。
漢高:指劉邦,漢高祖。
翻譯
烏江吊項王
力量如拔山般強大,威勢覆蓋天下,但命運卻無法永恆。項羽曾三次讓位於他人,然而即便如此,劉邦也未能避免大風起兮。
第一次讓位,並未殺害劉邦,鴻門宴後也未追擊至軍中。從一開始就驅逐他,最終卻只能空手禪讓,真正的德義卻倍受尊崇。
第二次讓位,並未統治關中,放棄了咸陽宮。故鄉彭城不捨,鴻溝成爲兩軍對峙的分界。
第三次讓位,並未渡過江東,江東吳越之地尚未被佔領。八千子弟若再起,夫差和句踐或可同霸一方。
江水怒濤翻滾,大野上吹落楓葉。時運不濟,戰馬一蹶不振,命運註定我將走向絕境。
生死共命運,蛾眉間的血濺染紅了衣衫。項羽多情,未辜負劉邦,劉邦亦與項羽同命。
回到三秦卻突然失約,劉邦辜負了項羽,劉邦並非忠臣。不殺義帝,卻殺了季布,三軍縞素欺騙了愚民。
英雄豈必都值得信任,權勢之下逐利如飄草。三位傑出者不言復仇之事,董公阻擋道路,計謀卻各有不同。
吳芮不殺王,卻不服從,弒君之賊最終自食惡果。義帝無後,漢不得立,漢之恩德實在不足以感動人心。
英雄成敗並非全憑正義,誰能說這是上天授予的而非人力所致。唉,誰能說這是上天授予的而非人力所致。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項羽在楚漢相爭中的傳奇經歷,展現了他的豪情壯志、仁義之心以及最終的悲劇命運。詩中通過對項羽讓位、放棄、失約等一系列事件的描述,表達了人生無常、命運無常的主題,反映了古代英雄的悲壯命運和人性的複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性命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