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黃忍庵太史四首

暫爲鄉井別,十日惜分攜。 觀化俄生柳,看書亦杖藜。 心知龍節返,路出海雲西。 會買扁舟送,漁家水滿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鄉井:故鄉。
  • 分攜:分別。
  • 觀化:觀察自然的變化。
  • :不久。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龍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杖,這裏指黃忍庵的官職。
  • 扁舟:小船。
  • 漁家:漁民的家。

翻譯

暫時與故鄉分別,十天裏都珍惜着每一次的離別。 觀察自然的變化,不久柳樹就發芽了,看書時也拄着藜杖行走。 心裏知道你作爲使者會返回,路途經過海雲的西邊。 到時候我會買一艘小船送你,漁民的家就在水滿的堤岸邊。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黃忍庵的深情告別和未來的期待。詩中,「暫爲鄉井別」展現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十日惜分攜」則體現了對友人的不捨。通過「觀化俄生柳」和「看書亦杖藜」的描寫,詩人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個人情感結合,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最後兩句預示了未來相會的情景,充滿了溫馨與希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