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望日石濂大師招同張桐君吳子祥鮑子韶季偉公黃位北李方水黃葵村黃攝之同用庚字

不受年催獨有僧,禪房猶得聚同聲。 菩提別是盧能樹,車馬依然陸賈城。 水際鶴當紅葉立,石邊人繞紫梅行。 臘殘歲事家家有,愧不從容共月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臘月望日:農曆十二月的十五日。
  • 石濂大師:人名,可能是當時的佛教高僧。
  • 張桐君吳子祥鮑子韶季偉公黃位北李方水黃葵村黃攝之:均爲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同用庚字:指詩中使用了「庚」字作爲韻腳。
  • 禪房:僧人修禪的房間。
  • 菩提:佛教用語,指覺悟的智慧。
  • 盧能樹:可能指菩提樹,佛教中象徵覺悟的樹。
  • 陸賈城: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歷史名城。
  • 水際鶴:水邊的鶴。
  • 紫梅:紫色的梅花。
  • 臘殘歲事:指農曆年末的各種事務。
  • 從容:悠閒自在。

翻譯

在臘月十五這一天,石濂大師邀請了我們一羣人,包括張桐君、吳子祥、鮑子韶、季偉公、黃位北、李方水、黃葵村和黃攝之,共同作詩,我們都用「庚」字作爲韻腳。

只有僧人不受歲月的催促,我們在禪房中還能聚在一起,共同發聲。菩提樹是另一種象徵覺悟的樹,而車馬依舊在陸賈城穿梭。

水邊的鶴站在紅葉旁,石邊的人們圍繞着紫梅行走。儘管年末家家都有事務,我仍感到愧疚,不能悠閒地與明月共度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其朋友們在臘月十五日受到石濂大師的邀請,共同在禪房中作詩的情景。詩中通過對比僧人與世俗的不同,表達了詩人對禪修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繁忙的反思。詩中的自然景物如水際鶴、紫梅等,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寧靜。最後,詩人表達了對不能從容享受月光的愧疚,反映了對生活中寧靜時刻的珍視。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