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珠篇

長安市兒鬻珠好,五侯七貴競爭寶。 快意寧復論兼金,但獲明珠即絕倒。 遠物何由遂見珍,彩光錯落稱媚人。 聲價無如走盤上,貴重直使連城嗔。 傾都豪貨每如此,九重好尚亦復爾。 大農進御猶不敷,瀕海仍聞出中使。 陸路紛紛生繹騷,樓船泛泛歷波濤。 貂璫乘機恣漁獵,黔黎喪魄等鴻毛。 縱然探得珠萬斛,難免海濱興怨讟。 老蚌剖殘明月孤,重淵搜盡驪龍哭。 吾聞廉守昔孟嘗,合浦珠徙還復光。 比來竭澤何爲者,珠倘有靈珠應藏。 又聞國寶在得士,聖主投珠士乃止。 與其徑寸鑑數車,孰若高賢照萬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鬻珠:賣珠子。鬻(yù),賣。
  • 五侯七貴:指權貴階層。
  • 絕倒:非常滿意,極度高興。
  • 走盤:指珠子在盤中的滾動,形容珠子的圓潤。
  • 連城:指價值連城,非常珍貴。
  • 大農:指朝廷的財政官員。
  • 中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 繹騷:指混亂不安。
  • 貂璫:指宦官。
  • 黔黎:指普通百姓。
  • 鴻毛:比喻輕微。
  • 怨讟:怨恨和誹謗。讟(dú),誹謗。
  • 驪龍:傳說中能吐珠的龍。
  • 合浦珠徙:指合浦的珍珠被採盡後,珍珠又自然恢復。
  • 竭澤:指過度捕撈,使資源枯竭。
  • 投珠:指重視人才,比喻重用賢能。

翻譯

長安的市集上,人們爭相購買珍珠,權貴們競相爭奪這些寶物。只要能得到明珠,他們就會感到無比滿足,不再計較其價值。珍珠因其璀璨的光彩而受人喜愛,其價值不僅在於外觀,更在於其珍貴程度,足以讓整個城市爲之震驚。整個都城的富豪們常常如此,連皇宮中的喜好也是如此。即使是大農進獻的珍珠也常常不夠,朝廷還會派遣使者到海邊去採集。陸地上因此而混亂不安,船隻穿越波濤去尋找珍珠。宦官們趁機漁利,百姓的生命如同鴻毛一般輕微。即使採集到了成千上萬的珍珠,也難免引起海邊人民的怨恨和誹謗。老蚌被剖開,明珠孤零零地留下,深淵中的驪龍也因此哭泣。我聽說古代廉潔的孟嘗君,合浦的珍珠被採盡後,珍珠又會自然恢復。而現在人們過度捕撈,珍珠若有靈性,應該會隱藏起來。我還聽說國家的寶貴在於得到賢士,聖主重視人才,賢士纔會停止流浪。與其擁有無數的明珠,不如擁有能夠照亮萬里的高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長安市集上對珍珠的狂熱追求,揭示了權貴階層的貪婪和社會的混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走盤」、「連城」、「驪龍哭」等,生動地描繪了珍珠的珍貴和採集珍珠的殘酷。同時,通過對比古代廉潔的孟嘗君和現代的過度捕撈,詩人表達了對社會現狀的批判和對廉潔治國的嚮往。最後,詩人提出「國寶在得士」的觀點,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體現了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深切關懷。

區大樞

區大樞,字用環,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長子。明神宗萬曆元年(一五七三)舉人。謁選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遠,轉嶽州通判。數月卒於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陽》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