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立安偕若雲叔琬諸昆弟還惠州

去來同是著萊衣,豈必茲行遂曰歸。 浦上鴛鴦頻獨宿,天邊鴻雁且連飛。 湖橋罷釣宵移棹,郡閣論文晝卷扉。 病足漸堪驅策在,只應旬月暫相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著萊衣:指穿著樸素的衣裳,萊衣是古代一種粗佈衣服。
  • 玆行:此行,這次旅行。
  • 浦上鴛鴦:水邊的鴛鴦,比喻恩愛夫妻或情侶。
  • 天邊鴻雁:遠方的鴻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遠行的人。
  • 郡閣:郡府的閣樓,指官方的場所。
  • :門。
  • 病足:因病而行動不便的腳。
  • 敺策:敺使,指行動。

繙譯

我們都穿著樸素的衣服,一同來去,這次旅行又怎能說是歸途呢?水邊的鴛鴦常常獨自宿眠,而天邊的鴻雁卻連飛不斷。夜晚在湖橋上結束了釣魚,便移舟夜行,白天在郡閣裡討論文學,便卷起門扉。雖然因病腳行動不便,但逐漸也能勉強行走,衹是暫時需要離開十天半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分別的情景,通過對比鴛鴦的孤獨與鴻雁的群飛,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捨。詩中“湖橋罷釣宵移櫂,郡閣論文晝卷扉”一句,既展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片段,也躰現了與友人共度的美好時光。結尾処詩人雖自言病足,但仍希望能盡快與友人重逢,流露出深厚的情誼。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