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倚閭(yǐ lǘ):指母親在家門口盼望兒子歸來的情景。
- 賢哲:指賢明而有智慧的人。
- 介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隱居之地。
- 承命:接受命令或囑託。
- 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即今江蘇一帶。
- 絕裾:斷絕衣襟,比喻決意離去。
- 加飯:指增加飯量,常用來安慰或囑咐病人多吃。
- 緩歸書:指推遲歸期的書信。
- 天涯孫子:指遠在他鄉的子孫。
- 寒原:寒冷的原野,指墓地。
- 走素車:指送葬的車隊。
翻譯
日暮時分,誰能不思念家中的母親,她的賢明與智慧在古代無人能及。 在介山隱居時,她曾接受過命令,而在江左行走時,她並未決意離去。 年老時常聽到她囑咐增加飯量的消息,病中還寄來推遲歸期的書信。 遠在他鄉的子孫們,無論南北,都在寒冷的墓地前慟哭,送葬的車隊緩緩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母親的深切懷念和無盡哀思。詩中,「日暮誰能不倚閭」一句,以母親盼子歸來的形象開篇,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後文通過對母親生前事蹟的回憶,展現了她的賢明與智慧,以及對子女的深切關懷。結尾處,「天涯孫子分南北,慟哭寒原走素車」,則以子孫們送葬的場景,抒發了對母親去世的悲痛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讀來令人動容。
陳恭尹的其他作品
- 《 寄家鳳軒歸化令 》 —— [ 明 ] 陳恭尹
- 《 上元后二夕長壽精舍雅集同王惠州陳韶州兩使君樑藥亭廖南煒屈翁山王礎塵沈上錢方葆宇陳生洲黃葵村分得來字二 》 —— [ 明 ] 陳恭尹
- 《 送勞書升觀察赴召入都便道歸石門省覲二首 》 —— [ 明 ] 陳恭尹
- 《 感懷十七首 其八 》 —— [ 明 ] 陳恭尹
- 《 邊笛 》 —— [ 明 ] 陳恭尹
- 《 送王誠軒中書 》 —— [ 明 ] 陳恭尹
- 《 臘月望夜湛用喈水邊新閣落成招同諸子月下小飲 》 —— [ 明 ] 陳恭尹
- 《 佟歸善德新招宴白鶴峯同王南區太守俞介石別駕於連平南溟陳河源龔太史含五樑太史藥亭方處士譽子季處士偉公 》 —— [ 明 ] 陳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