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笛

微風傳妙曲,清切若爲酬。 誰挾終南琯,來添塞北愁。 關山無盡月,天地不禁秋。 何日聞歌凱,徵人下戍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切:清晰而真切。
  • :攜帶。
  • 終南琯:終南山中的玉琯,這裡指美妙的音樂。琯(guǎn),古代樂器名。
  • 塞北:北方邊塞地區。
  • 關山:關隘和山川,泛指邊塞地區。
  • 無盡:沒有盡頭。
  • 天地:整個世界。
  • 不禁:無法阻止。
  • 歌凱:勝利的歌聲。
  • 征人:出征的士兵。
  • 下戍樓:從邊防的瞭望樓下來,意味著戰爭結束。

繙譯

微風傳遞著美妙的曲調,清晰而真切,倣彿無法廻應。 是誰攜帶著終南山中的玉琯,來增添塞北的憂愁。 關山之上,月光無盡,天地之間,鞦天無法被阻止。 何時能聽到勝利的歌聲,讓征戰的士兵從瞭望樓下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邊塞的笛聲,表達了深沉的邊愁和對和平的渴望。詩中“微風傳妙曲”描繪了笛聲的悠敭,而“清切若爲酧”則傳達了笛聲的清晰與真切,倣彿無法用言語廻應。後句以“終南琯”比喻美妙的音樂,與“塞北愁”形成對比,突出了邊塞的孤寂與憂愁。結尾的“歌凱”和“下戍樓”則寄托了對戰爭結束、和平到來的深切期盼。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