繅絲歌

小蟲之大小指如,君子之軀七尺餘。鑊烹小蟲胡爲乎,將以爲衣榮君軀。 君軀長,君軀短。小蟲之小絲有限,中心抽盡君未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繅絲:將蠶繭浸泡在熱水中,抽出蠶絲的過程。
  • 鑊烹:用大鍋煮。
  • :使...光彩。

繙譯

小蟲衹有手指那麽小,而君子的身軀卻有七尺多長。爲什麽要用大鍋煮這些小蟲呢?是爲了用它們的絲來制作衣服,使君子的身軀顯得光彩。 君子的身軀或長或短,小蟲的絲是有限的,即使把它們的絲全部抽盡,君子的身軀也未必能感到溫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小蟲與君子的身軀大小,以及小蟲絲與君子衣物的關系,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詩中“鑊烹小蟲衚爲乎”一句,既是對小蟲命運的同情,也是對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反思。最後兩句“中心抽盡君未煖”,則深刻指出了即使耗盡小蟲的生命,也無法完全滿足人類的需求,暗示了人類對自然的過度索取可能帶來的後果。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