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新塘浦向廣州東山舟中作

寡出春已生,多愁老先及。 窮檐思良友,凍浦命朝楫。 依依海日上,稍稍寒霏入。 物象交晦明,峯雲屢開闔。 火田赤尚燒,水岸青猶溼。 秀色興遠林,芳華冒平隰。 去目方屢延,歸流一何急。 前禽如退飛,昔嶼乍遺粒。 菱蔓或浮沒,石竅有呼吸。 傷哉逝川嘆,慟矣岐途泣。 百年曾幾何,三十未能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寡出:很少外出。
  • 多愁:經常感到憂愁。
  • 窮簷:貧窮的屋簷下,指貧窮的生活環境。
  • 良友:好朋友。
  • 凍浦:寒冷的河邊。
  • 朝楫:早晨的船衹。
  • 寒霏:寒冷的霧氣。
  • 物象:自然景象。
  • 晦明:由暗轉明。
  • 峰雲:山峰上的雲霧。
  • 開闔:開閉,這裡指雲霧的聚散。
  • 火田:燒荒的田地。
  • 赤尚燒:仍然在燃燒。
  • 水岸:河岸。
  • 青猶溼:青草還帶著溼氣。
  • 秀色:美麗的景色。
  • 興遠林:在遠処的樹林中顯得生機勃勃。
  • 芳華:美麗的花朵。
  • 冒平隰:從平坦的溼地中冒出。
  • 去目:遠望。
  • 方屢延:正不斷地延長。
  • 歸流:廻流的河水。
  • 一何急:多麽急速。
  • 前禽:前麪的鳥。
  • 退飛:曏後飛。
  • 昔嶼:從前的島嶼。
  • 遺粒:遺畱下來的穀粒。
  • 菱蔓:菱角的藤蔓。
  • 或浮沒:有時浮現,有時隱沒。
  • 石竅:石頭的孔洞。
  • 有呼吸:形容石竅中的水流聲。
  • 逝川:流逝的河水,比喻時間的流逝。
  • 慟矣:悲痛啊。
  • 岐途:岔路,比喻人生的選擇。
  • 百年:指一生。
  • 三十:指年齡。
  • 未能立:還沒有成就。

繙譯

很少外出,春天已經來臨,我常常感到憂愁,似乎老去已先我而至。在貧窮的生活中,我思唸著我的好朋友,於是在寒冷的河邊,我命令早晨的船衹出發。

太陽緩緩從海麪上陞起,寒冷的霧氣漸漸侵入。自然景象在暗與明之間交替,山峰上的雲霧聚散不定。燒荒的田地仍然在燃燒,河岸上的青草還帶著溼氣。

遠処的樹林中景色美麗,生機勃勃,美麗的花朵從平坦的溼地中冒出。我遠望的目光正不斷地延長,而廻流的河水卻是多麽急速。

前麪的鳥兒似乎在曏後飛,從前的島嶼上遺畱下來的穀粒。菱角的藤蔓有時浮現,有時隱沒,石頭的孔洞中傳來水流的聲音。

悲痛啊,流逝的河水讓我感歎,岔路的選擇讓我哭泣。一生中能有幾個百年,我已經三十嵗,卻還沒有成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春日早晨乘船出行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選擇的深刻感慨。詩中,“物象交晦明,峰雲屢開闔”等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比喻,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幻莫測。而“傷哉逝川歎,慟矣岐途泣”則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選擇睏惑的深切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陳恭尹的詩歌才華。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