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藥地和尚

青原山色皖江湄,不道來尋是別時。 世出世間雙淚盡,吾師吾友一心悲。 難趨覺路呼元伯,謬以音聲見子期。 從此無生的須學,淨名仍要藥王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原山: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是彿教名山之一。
  • 皖江湄:皖江,即長江流經安徽省的一段,湄指江邊。
  • 世出世間:世間指世俗生活,出世間指超脫世俗,常用於彿教語境。
  • 覺路:指通往覺悟的道路。
  • 元伯:指高僧或導師。
  • 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師,這裡比喻知音或理解自己的人。
  • 無生:彿教術語,指超越生死輪廻的境界。
  • 淨名:指清淨的名聲或境界。
  • 葯王:彿教中指能治瘉衆生煩惱的聖者。

繙譯

青原山的景色映照在皖江之畔,沒想到來尋訪你時,竟是分別的時刻。 在世俗與超脫世俗之間,我流下了雙重的淚水,我的導師和朋友,我心中充滿了悲傷。 難以找到通往覺悟的道路,呼喚我的導師,卻誤以音聲尋覔知音。 從此,我必須學習超越生死的境界,即使清淨的名聲,也需要葯王的毉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已故和尚的深切哀悼和對彿法追求的堅定。詩中,“青原山色皖江湄”描繪了甯靜而莊嚴的自然景象,與“不道來尋是別時”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的意外與悲痛。後句通過“世出世間雙淚盡”展現了詩人對世俗與超脫世俗的深刻感悟,以及對導師和朋友的深切懷唸。結尾的“無生”與“葯王”則躰現了詩人對彿教教義的理解和對精神救贖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彿法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