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連雙河之增城赴冉侯平川羅浮之約兼懷張菊水二首

四百名峯日日春,重陽天氣似秋新。 都亭作客逢邛令,桂酒邀歡有蜀人。 辟穀正須雲母粉,救時真現宰官身。 菊坡舊菊今蕪絕,擬及花時一問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百名峯:指羅浮山,因其峯巒衆多,約有四百餘座,故稱。
  • 重陽: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
  • 都亭:古代設在城郊供行人住宿的處所。
  • 邛令:指邛崍的縣令,邛崍位於四川。
  • 桂酒:用桂花釀製的酒,泛指美酒。
  • 蜀人:指四川人。
  • 辟穀:道家修煉的一種方式,指不食五穀以求長生。
  • 雲母粉:一種礦物,古人認爲服用雲母粉可以延年益壽。
  • 宰官身:指官員的身份。
  • 菊坡: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種植菊花的地方。
  • 蕪絕:荒廢,斷絕。

翻譯

羅浮山的四百餘座峯巒,每日都沐浴在春光之中,重陽節的天氣宛如新秋一般清爽。在都亭作客時,恰逢邛崍的縣令,有四川的朋友用桂酒邀請共度歡樂時光。辟穀修煉正需要雲母粉,而救世濟民則真需要官員的身份。菊坡上舊時的菊花如今已荒廢,我打算在花開時節去探訪一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連雙河赴增城赴冉侯平川羅浮之約的情景,並懷念了張菊水。詩中通過對羅浮山、重陽節、都亭、邛令、桂酒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修煉和救世的思考,以及對舊時菊坡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