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王阮亭西城別墅十三詠石帆亭

晉國昔能言,泰山曾自立。 神異即不無,幽奇詎能及。 拔起若興雲,濛濛翠猶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晉國:指春秋時期的晉國,這裏可能指代古代的晉地,即今天的山西省一帶。
  • 能言:指有靈性,能夠言語。
  • 泰山:中國五嶽之首,位於山東省,古代常被視爲神山。
  • 自立:指自然形成,不依賴外力。
  • 神異:神奇異常。
  • 幽奇:幽深奇異。
  • 詎能及:豈能比得上。
  • 拔起:突兀地聳立。
  • 興雲:引起雲霧,形容石帆亭高聳入雲。
  • 濛濛:形容細雨或霧氣瀰漫的樣子。
  • 翠猶溼:翠綠的顏色似乎還帶着溼氣。

翻譯

昔日晉國的石頭能言語,泰山也曾自然聳立。 這些神異之事並非沒有,但幽深奇異又怎能比得上。 石帆亭拔地而起彷彿能興雲,翠綠的色澤似乎還帶着溼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晉國石頭的能言和泰山的自立的描繪,引出了石帆亭的神奇和幽深。詩人用「拔起若興雲」來形容石帆亭的高聳和神祕,而「濛濛翠猶溼」則進一步以視覺和觸覺的感受來增強這種神祕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奇觀的讚歎和對神祕事物的嚮往。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