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翁山薄遊代州鎮將趙君妻以姊子本秦人也讀其白母書詩以紀懷

寒垣提劍欲從誰,邊草年年只早衰。 烏鳥私情愁日短,雁門書札嘆秋遲。 新爲夫婿逢秦女,自寫佳人入楚詞。 旦夕綵衣還侍養,一雙飛作鳳來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屈翁山: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薄遊:指短暫的遊歷或訪問。
  • 代州鎮將:代州(今山西代縣)的軍事將領。
  • 趙君:人名,代州鎮將。
  • 姊子:姐姐的兒子。
  • 秦人:指來自秦地(今陝西一帶)的人。
  • 寒垣:指邊塞的城牆。
  • 提劍:拿着劍,表示準備戰鬥。
  • 烏鳥私情:比喻對母親的孝順之情。
  • 雁門書札:雁門關(位於今山西省)的書信,此處指家書。
  • 秦女:來自秦地的女子。
  • 楚詞:楚地的文學作品,此處可能指詩人的作品。
  • 綵衣:指華麗的衣服,常用來形容孝順的行爲。
  • 鳳來儀:鳳凰的儀態,比喻美好的景象或人物。

翻譯

屈翁山短暫遊歷到代州,鎮將趙君將姐姐的兒子嫁給他,這孩子本是秦地人。詩人讀到他寫給母親的家書,感慨萬分,寫下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在寒冷的邊塞城牆,我提着劍想要追隨誰呢?邊疆的草每年都早早地枯萎。我像烏鴉一樣懷着對母親的孝順之情,憂愁日子過得太快;從雁門關寄來的家書,讓我感嘆秋天的到來太遲。

我新娶的妻子是來自秦地的女子,我將自己寫的美好人物融入楚地的文學中。早晚我都會穿上華麗的衣服,像孝順的兒子一樣侍奉母親,希望我們能像鳳凰一樣,共同飛翔,展現出美好的儀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感慨和對家庭的思念。詩中,「寒垣提劍」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的艱苦環境,而「烏鳥私情」和「雁門書札」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孝順和對家鄉的思念。後兩句則通過「秦女」和「楚詞」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