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基以所著易簡方編見惠謝之

黃山白嶽足幽居,好學偏乘歷騁車。 千里借籌頻決勝,一官搔首尚踟躕。 嵇含每狀南中物,抱朴兼成肘後書。 安得藉君調燮手,盡回元氣到比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居:指隱居的地方。
  • 歷騁車:指四處遊歷的車馬。
  • 借籌:借用計策。
  • 決勝:決定勝負。
  • 搔首:抓頭,心煩意亂的樣子。
  • 踟躕:猶豫不決。
  • 嵇含:人名,可能是一位善於描述南方風物的文人。
  • 抱朴:保持樸素,指保持本真。
  • 肘後書:指隨身攜帶的書籍,比喻隨時可以參考的知識。
  • 調燮:調和,調整。
  • 元氣:指國家的根本力量。
  • 比閭: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五家爲比,五比爲閭。

翻譯

黃山和白嶽山腳下有隱居的好地方,好學的人偏偏喜歡乘着車馬四處遊歷。 千里之外借用計策頻頻決定勝負,一旦官職在身卻心煩意亂,猶豫不決。 嵇含常常描述南方的風物,保持樸素的同時,也隨身攜帶可以參考的書籍。 怎樣才能藉助你的調和之手,將國家的根本力量完全恢復到比閭之中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遊歷的嚮往,以及對官場生涯的猶豫和不安。詩中通過「幽居」與「歷騁車」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後兩句則通過嵇含和抱朴的典故,表達了對知識和本真的追求。最後,作者希望藉助友人的才能,恢復國家的元氣,體現了對國家和社會的深切關懷。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