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庵訪朱貞吉

霞蹤成獨往,弭棹訪雲林。 不識王孫路,惟看忍草深。 香廚分淨供,鬆籟協幽吟。 卻笑征途者,勞勞江海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霞蹤:指仙人或隱士的蹤跡。
  • 弭櫂:停船。弭,停止。
  • 雲林:指隱居之地,也常用來形容山林景色。
  • 王孫路:指貴族子弟的道路,這裡可能指通往硃貞吉居所的路。
  • 忍草:一種草,這裡可能指生長茂盛的草。
  • 香廚:指僧人的廚房,也泛指寺廟的廚房。
  • 松籟:松樹在風中發出的聲音。
  • 幽吟:低沉的吟唱,這裡指松籟聲如幽靜的吟唱。
  • 征途者:指奔波於旅途的人。
  • 勞勞:辛苦勞累的樣子。

繙譯

我獨自追尋著仙人的蹤跡,停船訪問那隱居的雲林。 不認識通往貴族子弟的路,衹看到茂盛的忍草深深。 在香廚中分享清淨的食物,松樹的風聲協調著幽靜的吟唱。 卻笑那些奔波於旅途的人,心中充滿了江海的勞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區大相訪問隱士硃貞吉的情景,通過“霞蹤”、“雲林”、“忍草”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隱逸氛圍。詩中“香廚分淨供,松籟協幽吟”進一步以寺廟的清淨和松樹的自然之聲,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結尾的“卻笑征途者,勞勞江海心”則透露出詩人對世俗奔波的淡然態度,躰現了其超然物外的心境。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