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十首

· 陳第
丈夫生世間,如彼長江水。 瀦則淵渟渟,流則浩瀰瀰。 建業與立言,隨時任所履。 何足芥胸懷,行藏判憂喜。 吾觀古聖賢,欲爲蒼生起。 枘鑿苦不投,皇皇未肯止。 下以舒屯蒙,上以存燮理。 天命苟有涯,歷聘徒勞只。 不見稷契墳,空山亦土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ū):積水。
  • 淵渟渟 (yuān tíng tíng):水深而靜止的樣子。
  • 浩瀰瀰 (hào mí mí):水流廣闊無邊的樣子。
  • 建業:建立功業。
  • 立言:著書立說。
  • 芥胸懷:比喻心胸狹窄,難以容忍。
  • 行藏 (xíng cáng):行爲和隱藏,指人的行爲和內心。
  • 枘鑿 (ruì záo):比喻事物之間的不相容。
  • 皇皇:形容匆忙不安的樣子。
  • 屯蒙 (tún méng):困境和矇昧。
  • 燮理 (xiè lǐ):調和治理。
  • 天命:天意,命運。
  • 歷聘 (lì pìn):多次應聘。
  • 稷契 (jì qì):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臣。

翻譯

大丈夫生在世間,就像那長江的水一樣。 積水時深邃靜止,流動時浩瀚無邊。 建立功業與著書立說,隨着時代任由選擇。 何須讓心胸狹窄,憂喜取決於行爲和內心。 我觀察古代的聖賢,他們想要爲百姓謀福祉。 但常常事與願違,匆忙不安卻未曾停止。 對下舒緩困境和矇昧,對上則致力於調和治理。 如果天命有限,多次應聘也只是徒勞。 不見稷契的墳墓,空山也只是土堆而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深刻思考。通過比喻長江水的靜與動,描繪了人生的兩種狀態:靜止時的深邃與流動時的廣闊。詩中提到建功立業和著書立說,強調了個人在時代中的選擇與行動。同時,通過對古代聖賢的觀察,反映了作者對於爲百姓謀福祉的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最後,通過對稷契墳墓的提及,暗示了歷史的無常和人生的虛幻,體現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對理想的堅持。

陳第

明福建連江人,字季立,號一齋,又號溫麻山農。萬曆時以諸生從軍,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遊擊將軍,居薊鎮十年。大猷死,戚繼光罷。見事不可爲,致仕歸,仍爲老書生。第精音韻訓詁。所居世善堂,藏書極富。嘗遊五嶽兩粵,有《寄心集》、《五嶽兩粵遊草》、《毛詩古音考》和《屈宋古音義》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