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家健夫西峯草堂

不同吟醉幾經冬,燕雁頻頻過越封。 老去未曾忘北路,人來多是說西峯。 詩情日與年華長,酒債全教筆硯供。 特遣兒曹識堂徑,天涯癡叔也如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吟醉:指吟詩作賦和飲酒。
  • 燕雁:燕子和雁,這裏指北方的鳥類。
  • 越封:指越地,即今浙江一帶。
  • 北路:指北方的路,這裏可能指作者的家鄉或北方地區。
  • 西峯:指家健夫的西峯草堂。
  • 詩情:寫詩的情感和靈感。
  • 年華:指歲月、時間。
  • 酒債:指因飲酒而欠下的債,這裏比喻寫詩的靈感或創作的負擔。
  • 筆硯:指書寫工具,這裏代指寫作。
  • 兒曹:指晚輩,如子女或年輕一代。
  • 堂徑:指草堂的路徑。
  • 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 癡叔:指作者自稱的謙稱,意爲愚笨的叔叔。
  • :古代吳語中的「我」。

翻譯

經歷了多少個冬天,我既吟詩又醉酒,燕子和雁頻繁地飛過越地。 儘管年歲已高,我仍未曾忘記北方的路,來訪的人多是談論西峯草堂。 我的詩情與日俱增,歲月流逝,酒債則全由筆墨來承擔。 特意讓晚輩們認識草堂的路徑,即使遠在天涯的愚笨叔叔也像我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創作和友人草堂的深情。詩中,「吟醉」與「燕雁」描繪了作者多年的生活狀態,而「北路」與「西峯」則體現了作者對故鄉和友情的思念。後兩句通過「詩情」與「酒債」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責任感。最後,通過「兒曹」與「癡叔」的自嘲,傳達了作者對傳承文化的期望和對自身角色的幽默認同。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