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行送彭進士駿孫歸海鹽

嶺南四月荔枝紅,嶺南五月荔枝熟。 村頭鎮日鳴高蟬,紫雲片片出深綠。 此果衆美難具陳,譬如上妙生天福。 蘇陀長吸色如虹,夏日不願遊天中。 雙環天女五銖紗,葳蕤瓔珞逗紅霞。 曾疑葛令骨飛去,竊之併上七金槎。 琉璃青碧擁月宮,扶疎不與桂枝同。 圓生香氣三百里,不及冰團浮玉指。 維摩老大神力疲,白飯不取今來此。 東坡信亦謫仙人,忘情惟有鍊家紫。 羡門彭子骨如仙,姓字久已人間傳。 初來卽入羅浮下,寶水詩篇恣瀟灑。 一見未揖笑語投,摩尼明透走金甌。 清風百道衡門起,佇見文鸞參鳳尾。 荔枝不食買歸船,胸中只說蓴羹美。 荔枝能益道心強,留君不住意偏長。
拼音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