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出峽:從峽谷中出來 。
- 鬱不開:形容杉鬆茂密,遮蔽得嚴實,有種鬱閉的感覺。 鬱:茂盛、濃密 。
- 雷聲千嶂落:千嶂(zhàng):層巒疊嶂,衆多的山峯 。雷聲彷彿從衆多山峯上滾落下來。
- 雨色萬峯來:雨意從千萬座山峯瀰漫而來。
- 地勝紆王事:紆(yū):屈,在這裏是使……曲折、耽擱 。這裏風景優美,但因忙於王事而只能匆忙路過。「王事」指爲朝廷效力的公事。
- 年飢損吏才:年景饑荒,考驗折磨着官吏們的才能。
- 憂旱意:擔憂旱災的心情。
- 涕泣向蒿萊:蒿萊(hāo lái):野草。對着荒蕪的野草傷心哭泣。
翻譯
從峽谷中出來不知置身何地,但見杉鬆鬱鬱蔥蔥,遮得嚴嚴實實。雷聲彷彿從層層疊疊的山峯上滾落,雨意如從千萬座山峯涌來。此地風景優美,卻因忙於公事不能細細欣賞。年景饑荒,實在考驗着官吏的能力。滿心擔憂旱災的情緒,對着荒蕪的野草悲傷淚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置身廣陽山道中的所見所感。開篇「出峽還何地,杉鬆鬱不開」,生動地展現了走出峽谷後的迷茫與面前樹木繁茂的景象。「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峯來」可謂神來之筆,通過誇張而生動的描寫,將雷聲大雨勢急的磅礴氣勢呈現於眼前,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渾力量。
後半部分則由寫景轉爲抒情與感慨,「地勝紆王事」點明雖面對美景卻無暇顧及,體現出其因公務在身的無奈。「年飢損吏才」深刻反映了當時饑荒之年對官員才能的嚴峻考驗。最後「難將憂旱意,涕泣向蒿萊」以抒情結尾,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旱災的深深憂慮與無力之感,面對荒草叢生的悽慘景象,悲從中來,不禁落淚。這首詩將壯麗的自然景觀與深沉的個人情感、社會憂慮巧妙融合,展現出李攀龍詩歌沉鬱雄渾又富含深情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