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髮呈本師

· 成鷲
男兒愛身及膚髮,平生一毛不敢拔。 蹉跎四十一回春,參差兩鬢同鷄肋。 蒙師為我操慧刀,頭上不與留纖毫。 一朝四大輕鴻毛,昔日縫掖今方袍。 縫掖翁,方袍子,本來面目應相似。 鏡中見影不見形,莫道昨非今乃是。 請辭大眾入山去,山月松風供穩睡。 但願慧刀時在側,不令鬚眉長埽地。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