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黃廣思

· 成鷲
結交可一不可二,前有難兄後難弟。 而兄於我知最深,彼此忘年仗聲氣。 相逢恰在鬧場中,目送蜚鴻薄權貴。 老人自號黃石公,孺子可教將無同。 稠中肝膽笑相許,高談四座生酸風。 一朝聚散如反手,舊遊零落悲秋蓬。 郢人已死不足道,匠石運斤身已老。 粉碎虛空不自知,前路生涯半枯槁。 後來見弟如見兄,不堪回首傷懷抱。 羨君好善不好錢,羨君買書不買田。 三世遺編重檢校,兩朝文獻推丹鉛。 棗梨價重長安紙,縑緗擎出歸經筵。 膝下佳兒今叔度,執簡趨庭窮典故。 相將鄴架紹箕裘,惆悵桑榆歌薤露。 手澤長留萬古心,酸風摧折三珠樹。 玉樓命駕弟從兄,華萼追歡向九京。 繐帳銀燈吊孤影,山陽鐵笛嗚嗚鳴。 茂陵他日求遺草,緱嶺何年返晉笙。 我在東林林下住,白社先推賢地主。 溪邊無復過藍輿,池上花開悵延佇。 因君念我意中人,碧血丹心半塵土。 黃粱已熟人未醒,喚起二難相對語。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