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谷聞子規
老杜聞子規,近在東西川。
猶云感時物,收淚寫幽悁。
今我行塞徼,子規相後先。
時夏雲景晦,鳥呼搖空煙。
響入樹窅窅,啼垂血濺濺。
想知岐路難,不惜軀命全。
千聲復萬聲,喚我歸言遄。
苟非木石心,豈免腸內煎。
江南叢薄間,有花名杜鵑。
開時是鳥至,相戒治春田。
不歸如江水,負此今五年。
風土孰云異,物情要有遷。
寄巢勿浪出,祝爾還自憐。
嚴程趣行邁,且復揮吾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老杜:指杜甫。
- 塞徼(jiào):邊境的險要之處。
- 窅窅(yǎo yǎo):深遠的樣子。
- 濺濺(jiān jiān):形容水流急速的樣子。
- 言遄(chuán):迅速。
- 叢薄:叢生的草木。
翻譯
老杜聽聞子規鳥,近在那東西川。還說感慨時事物,收住眼淚寫憂愁。如今我行走在邊塞要地,子規鳥相隨前後。這時夏日雲景昏暗,鳥兒呼喊搖動着空中煙霧。叫聲傳入樹林深遠之處,啼叫垂落好似鮮血飛濺。想要知道岐路艱難,不惜保全自身性命。千聲萬聲不斷,呼喚我快快歸去。倘若不是木石之心,豈能免得了內心煎熬。江南那叢生草木之間,有一種花名叫杜鵑。開花時就是鳥到來之時,相互告誡要整治春田。不歸去就如同那江水,辜負到如今已有五年。風土哪裏說有異樣,事物的情況總會有變遷。寄託巢穴不要隨便出去,祝你還是自己憐惜自己。緊迫的行程趕緊前行,暫且再揮動我的馬鞭。
賞析
這首詩以子規鳥爲線索,通過描繪子規鳥的叫聲、神態以及與自己的關聯,表達了詩人在邊塞的孤獨、思念和感慨。詩中既借鑑了杜甫與子規相關的情感,又融入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塞徼的環境描寫增添了凝重的氛圍,子規鳥的形象刻畫生動,其叫聲彷彿在訴說着種種艱辛和不易。詩人被子規鳥的呼喚所觸動,心中涌起思鄉之情和對人生的思考。最後提到江南的杜鵑,形成對比,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環境的變化。整體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

柳貫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傳,號烏蜀山人。受性理之學於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學不倦。於兵刑、律歷、數術、方技、異教外書,無所不通。大德年間,以察舉爲江山儒學教諭。仕至翰林待制,與黃、虞集、揭傒斯齊名,稱儒林四傑。既卒,門人私諡文肅。有《柳待制文集》。
► 188篇诗文
柳貫的其他作品
- 《 浦陽十詠 其二 白石湫雲 》 —— [ 元 ] 柳貫
- 《 送李士弘侍讀攝祠王屋 》 —— [ 元 ] 柳貫
- 《 後灤水秋風詞三首 》 —— [ 元 ] 柳貫
- 《 同楊仲禮和袁集賢上都詩十首 》 —— [ 元 ] 柳貫
- 《 望會稽山 》 —— [ 元 ] 柳貫
- 《 次伯長待制韻送王繼學修撰馬伯庸應奉扈從上京二首 》 —— [ 元 ] 柳貫
- 《 登徐州城上黃樓北望河流作 》 —— [ 元 ] 柳貫
- 《 贈別宋季任赴甘肅提舉二十韻 》 —— [ 元 ] 柳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