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草堂以冰衡玉壺懸清秋分韻得懸字

· 于立
芝草琅玕遍石田,採英擷秀入芳筵。 白魚作鱠明於雪,綠蟻傾樽吸似川。 潭底行雲秋共迥,檐間高樹月初懸。 山僧醉說無生法,金粟天花落滿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玕(láng gān):美玉或形容竹子。
  • 擷秀(xié xiù):採摘精華。
  • 白魚作鱠(bái yú zuò kuài):白魚切成細片。
  • 綠蟻(lǜ yǐ):指新釀的酒,酒面浮沫如蟻。
  • 無生法(wú shēng fǎ):佛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真理。
  • 金粟(jīn sù):指金錢或黃金般的小粒。
  • 天花(tiān huā):佛教中指天上的花,比喻佛法的美妙。

翻譯

芝草和美玉般的竹子遍佈石田,採摘精華擺上芳香的宴席。 白魚切成細片,明亮如雪,新釀的酒如綠蟻,傾倒入杯中,彷彿能吸盡似川流。 潭底雲霧繚繞,秋意深遠,檐間高樹之上,新月初掛。 山僧醉後講述超越生死的佛法,金色的金錢和天上的花朵落滿眼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中草堂的秋夜景象,通過芝草、琅玕、白魚、綠蟻等意象,展現了宴席的豐盛與雅緻。詩中「潭底行雲秋共迥,檐間高樹月初懸」一句,以雲和月爲媒介,巧妙地表達了秋夜的深遠與寧靜。結尾處山僧講述的無生法和金粟天花,增添了詩作的佛教色彩,使得整個場景更顯超脫與神祕。

于立

元南康廬山人,字彥成,號虛白子。博學通古今,善談笑。不求仕進,以詩酒放浪江湖間。有《會稽外史集》 ► 1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