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鏑(dí):箭頭。這裏「聽鏑」指聽到戰爭的信號。 劬(qú)勞:勞累。 「匈奴聽鏑忘劬勞」意思是匈奴人聽到戰爭信號就不顧辛勞地投入戰鬥。
- 外家:這裏指大唐皇室。 飛髇(xiāo):響箭,這裏指戰爭。「外家未必亡飛髇」意思是大唐皇室不一定會因戰爭滅亡。
- 異類:指匈奴等與大唐不同民族的人。 同匹:同等地位的配偶。
- 丹鳳:這裏代指大唐公主。 梟:一種猛禽,常被視爲惡鳥,這裏代指匈奴。
- 老鶻(hú):一種猛禽,這裏代指匈奴人。 相鈔(chāo):鈔同「抄」,這裏指侵擾、侵犯。
- 昏: 通「婚」,婚姻。
翻譯
匈奴人聽到作戰的響箭就不顧辛勞地投入戰鬥,大唐皇室不一定會因爲戰爭而滅亡。爲什麼要把大唐公主許配給地位不等的匈奴人,如同高貴的鳳凰要屈尊與惡梟同巢。你難道沒看到大唐公主遠嫁遭受屈辱,終唐一朝匈奴時常前來侵擾。公主渡過黃河歸來後痛哭流涕訴說,可後人仍然把這種和親當作友好交往的方式 。
賞析
這首詩以大唐公主遠嫁匈奴之事爲切入點,表達了詩人對大唐公主遠嫁這一事件的看法與感慨。開篇兩句描述了匈奴的尚武以及大唐軍事防禦的潛在情況,爲後文公主遠嫁的討論做鋪墊。中間「如何異類待同匹……」幾句,通過強烈的對比和形象的比喻,如 「丹鳳下與梟爲巢」 把大唐公主比作丹鳳,匈奴比作梟,鮮明地表達出對公主遠嫁屈辱的不滿和憤慨,批判了這種不平等婚姻的不合理。最後幾句由公主遠嫁時遭受的屈辱,順勢提到唐朝後期匈奴依然侵擾不斷,總結指出即便如此後人還是將這種和親當作是友好交往方式,蘊含着詩人深刻的思考與無奈嘆息。整首詩語言質樸有力,情感強烈,借歷史之事抒發對世事的看法和感慨 ,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