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方去言用予喜歸韻見寄三首

· 方回
野鳥呼風金粟堆,曲江宮殿委荒苔。 是非誰辦筆褒貶,鴻燕屢驚春去來。 偃月人今奸骨朽,浣花翁未醉眉開。 吟君詩罷登山崦,立盡斜陽尚懶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粟堆:指墳墓,這裏特指唐玄宗的陵墓泰陵,因其位於金粟山而得名。
  • 曲江宮殿:唐代長安城南的曲江池畔的宮殿,曾是皇家遊樂之地。
  • 委荒苔:指宮殿荒廢,長滿了苔蘚。
  • 鴻燕:大雁和燕子,常用來比喻時光的流逝。
  • 偃月人:指三國時期的關羽,因其兵器爲偃月刀而得名。
  • 浣花翁:指唐代詩人杜甫,因其曾在成都浣花溪畔居住而得名。
  • :山。

翻譯

野鳥在金粟堆上呼喚着風,曲江的宮殿已荒廢長滿了苔蘚。 誰來評說這世間的對與錯,大雁和燕子屢次驚覺春天的去來。 那位使用偃月刀的英雄如今已化爲朽骨,而浣花溪畔的詩人杜甫,即使在醉意中也不曾眉頭舒展。 吟誦完你的詩後,我登上山崗,夕陽西下,我仍不願離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歷史遺蹟的描繪,表達了對過往英雄和文人的緬懷,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金粟堆」、「曲江宮殿」等意象,勾畫出歷史的滄桑,而「鴻燕屢驚春去來」則抒發了對光陰易逝的無奈。結尾處的「立盡斜陽尚懶回」更是以景結情,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歲月的深深留戀。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