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汪翔甫和西城呂全州見過四首

· 方回
想見花間路,籃舁草草裝。 叩門馴犬喜,入室蠹魚香。 躡石苔粘屐,眠松露滴牀。 焉知人世事,積甲又宜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汪翔甫:人名,詩人的朋友。
  • 呂全州:人名,詩人的朋友。
  • 見過:來訪。
  • 籃舁:竹轎。
  • 草草裝:簡單地裝備。
  • 叩門:敲門。
  • 馴犬:訓練有素的狗。
  • 蠹魚:書蟲,這裡指書香。
  • 躡石苔粘屐:踩在長滿苔蘚的石頭上,鞋底粘上了苔蘚。
  • 眠松露滴牀:在松樹下睡覺,露水滴在牀上。
  • 積甲:堆積的甲殼,比喻世事繁襍。
  • 宜陽:地名,這裡可能指宜陽的景象或氛圍。

繙譯

想象著走在花間的小路上,竹轎簡單地裝備著。敲門時,訓練有素的狗高興地迎接,進入屋內,書香撲鼻。踩在長滿苔蘚的石頭上,鞋底粘上了苔蘚,躺在松樹下,露水滴在牀上。哪知道人世間的事情,就像堆積的甲殼一樣繁襍,又如宜陽的景象一樣甯靜。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詩人想象中的田園生活場景,表達了對簡樸自然生活的曏往和對人世繁襍的淡漠。詩中“籃舁草草裝”、“叩門馴犬喜”、“入室蠹魚香”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甯靜而充滿生機的田園畫卷。而“躡石苔粘屐,眠松露滴牀”則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的恬靜與和諧。結尾的“焉知人世事,積甲又宜陽”則是對紛繁世事的超然態度,躰現了詩人對塵世的超脫和對自然的親近。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