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耆(qí):年老。
- 西山:指人衰老或死亡。
- 賓鴻:指鴻雁,常用來比喻遠行的人。
- 蟄燕:指冬眠的燕子。
- 朗月清風:明亮的月亮和清爽的風,常用來形容美好的時光或環境。
- 九鼎:古代傳說中夏禹鑄造的九個大鼎,象徵國家權力,這裏指珍貴的酒。
- 麗人:美女。
- 僣(jiàn):超越本分,這裏指美女衆多。
- 管三歸:指美女衆多,管仲有三歸,即三處家室,各有美女。
- 衰榮:衰敗和榮耀。
- 顛倒:錯亂,不正常。
- 晞(xī):幹,這裏指露水乾掉。
翻譯
六十歲稱爲老,七十歲則稀少,西山能有多少人長久。 賓鴻和蟄燕,秋天依舊,明亮的月亮和清爽的風,事情卻已不同。 美酒難尋如周朝的九鼎,美女衆多如管仲的三歸。 衰敗和榮耀,顛倒無常,不知何意,草上的露水,誰家的還未乾。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六十曰耆七十稀」直接點出了人生的衰老,而「西山能有幾□□」則隱喻了生命的終結。通過「賓鴻蟄燕秋如故」與「朗月清風事總非」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美好時光不再的哀愁。後兩句則通過「美酒難求」和「麗人多僣」的比喻,進一步強調了世間美好事物的難得與易逝。最後,「衰榮顛倒知何意,草上誰家露不晞」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人生榮衰無常的深刻認識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深刻的哲理思考。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鄱陽湯仲材以其家息庵存齋東澗三大老鄂州黃龍寺僧惠璋入石詩裝爲一軸求士大夫讚頌紫陽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 》 —— [ 元 ] 方回
- 《 五月十四日梅雨始通走筆二十韻 》 —— [ 元 ] 方回
- 《 寄伯宣尚書士常吏侍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歲除次韻全君玉有懷二首 》 —— [ 元 ] 方回
- 《 記火 》 —— [ 元 ] 方回
- 《 秋思七言八首 》 —— [ 元 ] 方回
- 《 大衍易吟四十首 》 —— [ 元 ] 方回
- 《 秀山霜晴晚眺與趙賓暘黃惟月聯句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