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午節:即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五月初五。
- 元:元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
- 方回:元朝詩人,本詩作者。
- 筍已成竿:竹筍已經長成竹子。
- 燕欲雛:燕子即將孵出小燕子。
- 客裏:指在異鄉。
- 菖蒲:一種水生植物,端午節時常用來掛在門上以驅邪。
翻譯
每年的節日與時節總是相符, 竹筍已長成竹竿,燕子也將孵出小雛。 身處異鄉的我,不知不覺端午節已近, 在賣花的擔子上,我看到了菖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端午節前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節日的感知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中「筍已成竿燕欲雛」一句,既展現了時節的變遷,也隱喻着生命的成長與繁衍。後兩句則通過「客裏不知端午近」和「賣花擔上見菖蒲」的對比,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在異鄉對節日的疏離感和突然意識到節日臨近的驚喜。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傳統節日的深厚感情和對家鄉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