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磑吟
槁木豈有情,頑石且無知。
何術使之動,不假人力施。
緯竹以爲車,堰水江之湄。
湍流既迅急,樞軸爲斡移。
朽杵輒雀躍,死磨猶驥馳。
一日殆百斛,成功歸簸篩。
吾聞往古初,冥冥若愚癡。
火食尚未悟,人與禽獸嬉。
聖智既有作,便利無不爲。
機事至此極,機心開自誰。
所以桔槔人,旁貽甕汲嗤。
馬本齕草物,教之諳戰鼙。
鐵若不入冶,焉有劍與錐。
工械日以廣,生靈日以糜。
平生子方子,拙直爲人欺。
見巧終不喜,諷此舂磑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舂磑 (chōng wèi):古代的一種磨粉工具,類似於磨磐。
- 槁木 (gǎo mù):枯死的樹木。
- 緯竹 (wěi zhú):用竹子編織成的。
- 堰水 (yàn shuǐ):築垻攔水。
- 湄 (méi):水邊。
- 湍流 (tuān liú):急流。
- 樞軸 (shū zhóu):機械裝置中的轉動中心。
- 斡移 (wò yí):轉動。
- 杵 (chǔ):舂米或擣物的棒。
- 雀躍 (què yuè):形容輕快跳躍的樣子。
- 驥馳 (jì chí):比喻迅速。
- 殆 (dài):幾乎,差不多。
- 斛 (hú):古代容量單位,十鬭爲一斛。
- 簸篩 (bǒ shāi):用簸箕和篩子篩選。
- 冥冥 (míng míng):形容無知無覺的狀態。
- 火食 (huǒ shí):用火烹飪食物。
- 機事 (jī shì):機械的事情。
- 機心 (jī xīn):機巧的心思。
- 桔槔 (jié gāo):古代的一種提水工具。
- 旁貽 (páng yí):旁邊給予。
- 甕汲 (wèng jí):用甕提水。
- 齕草 (hé cǎo):喫草。
- 諳戰鼙 (ān zhàn pí):熟悉戰鼓的聲音,指訓練有素。
- 工械 (gōng xiè):機械工具。
- 生霛 (shēng líng):指生物,這裡特指人類。
- 糜 (mí):消耗,浪費。
繙譯
枯死的樹木哪有什麽情感,頑石更是無知無覺。有什麽方法能讓它們動起來,而不需要人爲的施力呢?用竹子編織成車,築垻攔水在水邊。急流既已迅急,機械的中心便開始轉動。朽杵輕快跳躍,死磨也迅速轉動。一天幾乎能磨出一百斛的糧食,成功歸功於簸箕和篩子的篩選。我聽說在古代初期,人們像愚癡一樣無知無覺。直到學會用火烹飪食物,人們才逐漸與禽獸區分開來。聖智之人開始創造,便利的事物無所不爲。機械的事情到了極致,機巧的心思又是誰開啓的呢?所以使用桔槔的人,旁邊給予用甕提水的人嘲笑。馬本衹是喫草的動物,卻被訓練得熟悉戰鼓的聲音。鉄如果不經過冶鍊,哪來的劍和錐子。機械工具日益廣泛,人類的生活也日益消耗。我這個平生愚直的人,縂是被人欺騙。看到巧妙的事物終究不喜歡,我諷刺這首關於舂磑的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古代舂磑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反思了人類對機械的依賴和機械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詩中,“槁木”、“頑石”象征著自然的原始狀態,而“緯竹”、“堰水”則代表了人類智慧的介入。詩人通過對舂磑的描寫,表達了對機械化進程中人類智慧和機巧心機的批判,以及對簡單、自然生活方式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