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田

· 方回
晝欲求一淘,有竈無竈煙。 夜欲求一榻,有屋無屋椽。 歷歷數百里,無人居道邊。 問言何至此,我亦爲恍然。 江西走荊蜀,行行三十年。 鈴卒遞羽檄,販夫駢擔肩。 觀國上秀士,奉使驟達官。 車馬或相遇,往往皆衣冠。 後隴竹未斷,前坡花已妍。 入肆欲美酒,既醉不問錢。 是時鬢如漆,浩歌無憂端。 豈謂再至此,滿頤霜雪攢。 尋覓舊題壁,脫落迷榛菅。 乾淳老前輩,間有數字完。 昔時所見人,往往沉重泉。 翕張孰移斡,隆替更變遷。 雲曖淡竹嶺,雨昏石頭田。 我僕既已惰,我馬復不前。 慷慨一以思,古有行路難。 難更莫如今,懷古空永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táo):用水沖洗,去除雜質。
  • (tà):古代的一種牀。
  • (chuán):屋樑上的木條,用來支撐屋頂。
  • 恍然 (huǎng rán):突然明白的樣子。
  • 鈴卒 (líng zú):古代傳遞文書的官差。
  • 羽檄 (yǔ xí):古代傳遞緊急文書的標誌,通常附有羽毛。
  • 駢擔肩 (pián dān jiān):形容人們肩並肩地擔負重物。
  • 衣冠 (yī guān):指士大夫的服飾,也用來指代士大夫。
  • 後隴 (hòu lǒng):後方的田地。
  • 竹未斷 (zhú wèi duàn):竹子還沒有被砍斷。
  • 前坡花已妍 (qián pō huā yǐ yán):前面的山坡上花兒已經盛開。
  • (sì):店鋪。
  • 浩歌 (hào gē):大聲歌唱。
  • 霜雪攢 (shuāng xuě cuán):形容白髮密集。
  • 榛菅 (zhēn jiān):雜亂的草木。
  • 乾淳 (qián chún):指古代的淳樸風氣。
  • 翕張 (xī zhāng):形容事物的盛衰變化。
  • 隆替 (lóng tì):興衰更替。
  • 雲曖 (yún ài):雲霧繚繞。
  • 淡竹嶺 (dàn zhú lǐng):地名,可能指一個有竹子的山嶺。
  • 石頭田 (shí tóu tián):地名,可能指一個多石的田地。
  • 慷慨 (kāng kǎi):情緒激昂。
  • 行路難 (xíng lù nán):旅途的艱難。

翻譯

白天想要找一處水淘洗,卻只有竈臺沒有炊煙。夜晚想要找一張牀睡覺,卻只有屋子沒有屋椽。沿途數百里,無人居住在路邊。我問爲什麼會這樣,自己也感到突然明白。從江西走到荊蜀,行走了三十年。官差傳遞緊急文書,販夫們肩並肩地擔着重物。看到國家選拔的優秀士人,奉命出使的官員迅速升遷。車馬有時相遇,往往都是士大夫。後方的田地竹子還未砍斷,前面的山坡花兒已經盛開。進入店鋪想要美酒,醉了之後不再問錢。那時我的鬢髮如漆,大聲歌唱無憂無慮。怎麼可能再次來到這裏,滿臉的白髮密集。尋找舊時的題壁,已經脫落迷失在雜草中。古代的淳樸風氣,偶爾有幾個字完整。過去所見的人,大多已經沉入黃泉。盛衰變化誰來掌控,興衰更替不斷變遷。雲霧繚繞的淡竹嶺,雨霧籠罩的石頭田。我的僕人已經懶惰,我的馬也不願前行。慷慨地思考一番,古人有行路的艱難。現在的艱難更甚,只能空自嘆息懷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方回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文環境的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晝欲求一淘,有竈無竈煙」等句,生動地描繪了旅途的艱辛和孤獨。而「江西走荊蜀,行行三十年」則反映了詩人長期的旅行經歷。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舊時景象的回憶和對現實的對比,抒發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變遷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