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 方回
晉季有詩人,忽如古伯夷。 其人果爲誰,請讀淵明詩。 同時顏謝流,望風悉披靡。 東阡西陌間,黍稷何薿薿。 烹葵酌濁醪,世味無復美。 百萬呼盧公,枉爲寄奴死。 漫仕心未安,託辭避郵史。 自挽何謂亡,宇宙與終始。 眷言塵纓客,試問滄浪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淵明:即陶淵明,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詩人,以田園詩著稱。
  • 顔謝:指顔延之和謝霛運,與陶淵明同時代的著名詩人。
  • 披靡:原意爲草木隨風倒伏,比喻力量所到之処,敵人紛紛潰退。
  • 東阡西陌:泛指田間小路。
  • 薿薿(nǐ nǐ):形容茂盛。
  • 烹葵:煮葵菜,葵爲古代常見蔬菜。
  • 濁醪:濁酒,未經濾清的酒。
  • 呼盧公:指賭博時的呼喊聲,盧爲賭博術語,代表勝利。
  • 寄奴:指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小名寄奴。
  • 漫仕:指不拘常槼的仕途。
  • 郵史:指傳遞文書的官員。
  • 塵纓客:指塵世中的羈絆者。
  • 滄浪水:指清澈的水,也用來比喻隱逸的生活。

繙譯

在元代,有一位詩人,他的品行如同古代的伯夷。這位詩人究竟是誰呢?請讀一讀陶淵明的詩。與他同時代的顔延之和謝霛運等人,看到他的風採都紛紛退避。在田間的東阡西陌上,黍稷長得茂盛無比。他烹煮葵菜,酌飲濁酒,世間的滋味再無更美的了。有百萬人在賭博中呼喊勝利,卻最終枉然爲了劉裕而死。他漫不經心地從仕,心中卻未感到安甯,借口避開傳遞文書的官員。他自己挽歌,問自己何爲死亡,宇宙與終始又是何物。他眷戀地看著那些被塵世羈絆的人,試問他們何爲清澈的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陶淵明與同時代其他詩人的不同,贊美了陶淵明高潔的品格和超脫世俗的生活態度。詩中“東阡西陌間,黍稷何薿薿”描繪了田園生活的豐饒與甯靜,“烹葵酌濁醪,世味無複美”則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世俗繁華的淡漠。最後幾句則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和宇宙終極問題的思考,躰現了詩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超脫的人生觀。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