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委順子王防禦

· 方回
溫飽逍遙八十餘,稗官元自漢虞初。 世間怪事皆能說,天下鴻儒有弗如。 聳動九重三寸舌,貫穿千古五車書。 哀江南賦箋成傳,從此韋編鎖蠹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稗官:古代小官,專給帝王述說街談巷議、風俗故事,後來稱小說爲稗官,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文字爲稗官野史。
  • 虞初:西漢河南人,漢武帝時以方士侍郎,號“黃車使者”,作有《周說》九百四十三篇,爲我國小說之祖。
  • 鴻儒:大儒,泛指博學之士。
  • 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問深。
  • 哀江南賦:庾信的作品,表達對故國的思唸。
  • 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把竹簡編聯起來叫“韋編”。
  • 蠹魚:又稱衣魚,蛀蝕書籍衣物的小蟲。

繙譯

他過著溫飽而逍遙的生活,已經八十多嵗了,他的小說源自漢代的虞初。 世間所有的奇異故事他都能講述,天下的博學之士也有不如他的地方。 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能震動九重天,他的知識貫穿了千古的五車書。 他完成了對《哀江南賦》的注解,從此,他的著作被鎖在書架上,免受蛀蟲的侵蝕。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一位博學多才、能言善辯的老人。詩中,“稗官元自漢虞初”一句,既表明了老人的學識淵源,又暗示了他的小說創作才能。而“聳動九重三寸舌,貫穿千古五車書”則生動地描繪了老人卓越的口才和深厚的學識。最後兩句,通過提及《哀江南賦》的注解,進一步強調了老人的學術成就,同時也表達了對老人著作得以保存的訢慰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老人的風採和作者的敬仰之情。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