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大雷雨雹

· 方回
甲申春仲夜廿六,怪事可無詩史書。 星斗橫陳九霄上,風雷鼎沸一更餘。 雹聲擊瓦疑皆碎,電影穿帷恍似虛。 明日麥摧桃李僕,更驚無葉剩園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申: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這裏指代具體的年份。
  • 春仲: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
  • 廿六:二十六。
  • 九霄:極高的天空。
  • 鼎沸:形容聲音喧鬧,如同鼎中的水沸騰。
  • 電影:閃電的光影。
  • 穿帷:穿過窗簾。
  • 恍似虛:彷彿是虛幻的。
  • 麥摧:麥子被摧毀。
  • 桃李僕:桃樹和李樹倒下。
  • 無葉剩園蔬:園中的蔬菜沒有葉子剩下。

翻譯

在甲申年的春二月二十六日夜晚,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這些事情值得被詩史記載。星星和月亮高懸在九霄之上,而風雷聲如同鼎中的水沸騰,持續了一更的時間。冰雹擊打在瓦片上,聲音之大讓人懷疑瓦片都碎了;閃電穿過窗簾,光影閃爍,彷彿一切都是虛幻的。第二天,麥子被摧毀,桃樹和李樹倒下,更讓人驚訝的是,園中的蔬菜竟然沒有葉子剩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夜雷雨雹的驚人景象,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現了自然界的威力。詩中「星斗橫陳九霄上」與「風雷鼎沸一更餘」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描繪了寧靜的夜空,後者則突出了雷雨的猛烈。後兩句「雹聲擊瓦疑皆碎,電影穿帷恍似虛」更是通過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描寫,加深了讀者對這場自然災害的感受。結尾的「麥摧桃李僕,更驚無葉剩園蔬」則反映了災害對農作物的破壞,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詩人方回的藝術功力。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