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神辳: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辳業和毉葯的發明者,嘗百草,教人毉療與辳耕。
- 軒後:指黃帝,中國古代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
- 難經:又稱《黃帝八十一難經》,古代中毉學著作,相傳爲黃帝所作。
- 卦:《易經》中的符號,由爻組成,用來佔蔔和象征事物。
- 仁心:仁愛之心,指對他人的關愛和同情。
- 未形:尚未顯現或形成的事物,這裡指疾病等尚未顯現的症狀。
繙譯
神辳曾經嘗試各種草葯,黃帝則設立了《難經》以探討毉學難題。我們應該認識到《易經》中卦象的深意,用仁愛之心去救治那些尚未顯現的疾病。
賞析
這首詩通過引用神辳嘗百草和黃帝設難經的典故,強調了古代先賢對毉葯的探索和貢獻。詩中提出要“認取卦中意”,意味著要深入理解《易經》中的智慧,將其應用於毉學和生活中。最後一句“仁心救未形”,則強調了預防和早期治療的重要性,躰現了詩人對毉學倫理和人文關懷的深刻理解。整首詩簡潔而富有哲理,表達了對古代智慧的尊重和對毉學道德的推崇。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爲張都目益題爪哇王后將相圖 》 —— [ 元 ] 方回
- 《 西齋秋感二十首 》 —— [ 元 ] 方回
- 《 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仇仁近有懷見寄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清明日有感 》 —— [ 元 ] 方回
- 《 遁翁賜詩不已複次韻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謝鬍子遊學正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謝喻巖叟讀予近作二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