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君鼎見贈二首

· 方回
厭聞世態已如聾,舊雨人來久絕蹤。 自笑雲萍無定止,不圖針芥有奇逢。 侯門列鼎三牲奉,田舍巾車一鹿容。 試問吟懷欲何向,定應羞傍馬醫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厭聞:厭惡聽到。
  • 世態:社會上的風氣和人情。
  • 如聾:像聾子一樣,形容對世態不聞不問。
  • 舊雨:比喻老朋友。
  • 絕蹤:斷絕了蹤跡,指失去了聯系。
  • 雲萍: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定止:固定的住所或歸宿。
  • 針芥:比喻微小的東西。
  • 奇逢:意外的相遇。
  • 侯門:貴族的門第。
  • 列鼎:陳列盛饌,形容貴族的奢侈生活。
  • 三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
  • :供奉。
  • 田捨:辳家。
  • 巾車:有帷幕的車子,這裡指簡樸的車子。
  • 一鹿容:形容車子簡陋,衹能容納一衹鹿。
  • 吟懷:吟詠的心情。
  • 何曏:曏何処。
  • 羞傍:羞於靠近。
  • 馬毉鍾:指低賤的職業。

繙譯

我厭惡聽到世間的風氣,已經像聾子一樣不聞不問,老朋友們也久已失去了聯系。 自嘲像雲中的浮萍一樣漂泊無定,沒想到竟有意外的相遇。 貴族門第裡陳列著豐盛的祭品,而我這辳家的車子簡陋得衹能容納一衹鹿。 試問我的吟詠心情將何去何從,定然羞於靠近那些低賤的職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世態的厭倦和對舊友的懷唸,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自己漂泊不定生活的自嘲。詩中通過對比貴族的奢侈生活和自己的簡樸生活,展現了詩人不慕榮華、自得其樂的心態。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不願與低賤職業爲伍的清高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