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日曉晴

· 方回
高樹號風始欲丹,秋晴詩老試憑欄。 食貧破硯驚猶在,身瘦寒衣覺漸寬。 家裏兒孫音問好,客中僮僕使令難。 雪前霜後歸吾圃,瘦菊疏梅盡耐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曉晴:早晨天晴。
  • 號風:呼嘯的風。
  • :紅色,這裏指樹葉因秋風而變紅。
  • 詩老:詩人自指,意指自己年紀已老。
  • 破硯:破舊的硯臺,指文人的簡陋書寫工具。
  • 寒衣:冬天的衣服。
  • 漸寬:逐漸寬鬆,指身體消瘦。
  • 音問:消息,問候。
  • 僮僕:僕人。
  • 使令:使喚,命令。
  • :園子。
  • 疏梅:稀疏的梅花。

翻譯

早晨風呼嘯,高大的樹木開始變紅,我這老詩人靠着欄杆嘗試寫詩。雖然貧窮,但破舊的硯臺還在,身上的冬衣因爲消瘦而顯得寬鬆。家裏的兒孫傳來好消息,但客居他鄉,使喚僕人卻很難。雪前霜後回到我的園子,那裏的瘦菊和稀疏的梅花都非常耐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晚年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中,「高樹號風始欲丹」一句,既描繪了秋天的景色,也隱喻了詩人晚年的心境。詩人的生活雖然貧寒,但他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欣賞。詩的最後兩句「雪前霜後歸吾圃,瘦菊疏梅盡耐看」,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獨特感受,以及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寧靜安詳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