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駐皋亭山

錢塘江上雨初乾,風入端門陣陣酸。 萬馬亂嘶臨警蹕,三宮垂淚溼鈴鸞。 童兒空想追徐福,癘鬼終朝滅賀蘭。 苦議和親休練卒,嬋娟剩遣嫁呼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皋亭山: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北。
  • 端門:宮殿的正南門。
  • 警蹕:古代帝王出入時,於所經路途侍衛警戒,清道止行。
  • 三宮:指皇后和妃嬪。
  • 鈴鸞:指掛在宮殿檐角上的鈴鐺和風鈴。
  • 童兒:指年輕的士人或學者。
  • 徐福:秦朝方士,傳說中曾帶領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仙藥。
  • 癘鬼:瘟疫的鬼神象徵。
  • 賀蘭:指賀蘭山,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古代常作爲邊疆的象徵。
  • 和親:指通過婚姻聯姻來達到和平的目的。
  • 嬋娟:美麗的女子。
  • 呼韓:古代北方民族的名稱,這裏泛指邊疆民族。

翻譯

錢塘江上的雨剛剛停歇,風吹入宮殿的正門,帶來陣陣淒涼。 萬馬嘶鳴,警戒着帝王的出入,皇宮中的后妃們淚溼了檐角的鈴鐺。 年輕的士人空想着追隨徐福去尋找仙藥,而瘟疫的鬼神終將消滅邊疆的敵人。 苦苦商議通過和親來停止練兵,美麗的女子只能被用來嫁給邊疆的民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朝時期錢塘江畔的淒涼景象,通過風雨、馬嘶、宮中女子的淚水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和親政策的無奈。詩中「童兒空想追徐福」一句,既反映了士人對理想國的嚮往,也暗含了對現實的不滿。「嬋娟剩遣嫁呼韓」則深刻揭示了和親政策的殘酷和無奈,美麗女子成爲政治交易的犧牲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

汪元量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