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魏公:指文正公范仲淹,因其封號爲魏國公,故稱。
- 勳業:功勳和事業。
- 高風:高尚的風範。
- 道並隆:道德與功業同樣顯赫。
- 東吳:指蘇州,范仲淹的故鄉。
- 遺像:留下的畫像。
- 西夏:指宋朝時期的一個國家,范仲淹曾在此地有軍事成就。
- 全功:完整的功績。
- 鳥道:形容山路險峻,只有鳥能飛過。
- 千盤:形容山路曲折多彎。
- 龍門:比喻險要的關口。
- 一罅通:一條縫隙可以通過,形容地勢險要。
- 赫赫:顯著,盛大。
- 皇元:指元朝。
- 昭祀典:明示祭祀的典禮。
- 烝嘗:古代祭祀的名稱,這裏指祭祀。
- 武侯:指諸葛亮,因其封號爲武鄉侯,故稱。
翻譯
魏國公范仲淹的功勳和事業在前代已經顯赫,百世之後,他的高尚風範與道德功業同樣受到尊崇。在東吳的故鄉蘇州,他的廟宇中可以看到他的遺像,而在西夏的戰場上,他則留下了完整的功績。山中的道路險峻曲折,彷彿只有鳥兒才能飛過,而龍門般的天險,卻有一條縫隙可以通行。在顯著盛大的元朝,他的祭祀典禮得到了明示,與武侯諸葛亮的祭祀同樣受到重視。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范仲淹的功勳和高尚風範,通過對比其在故鄉的廟宇與西夏的戰功,展現了他的歷史地位。詩中「山回鳥道」與「天入龍門」的描繪,形象地表達了范仲淹所面臨的艱難環境與他的英勇事蹟。結尾提到元朝對范仲淹的祭祀與對諸葛亮的祭祀同等重視,進一步強調了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顧瑛
元崑山人,一名德輝,又名阿瑛,字仲瑛,號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節讀書。築園池名玉山佳處,日夜與客置酒賦詩,四方學士鹹至其家。園池亭榭之盛,圖史之富,冠絕一時。嘗舉茂才,授會稽教諭,闢行省屬官,皆不就。張士誠據吳,欲強以官,乃去隱嘉興之合溪。母喪歸,士誠再闢之,遂斷髮廬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 164篇诗文
顧瑛的其他作品
- 《 發齊門 》 —— [ 元 ] 顧瑛
- 《 游天池 》 —— [ 元 ] 顧瑛
- 《 寄楊鐵崖 》 —— [ 元 ] 顧瑛
- 《 雪夜泊楓橋 》 —— [ 元 ] 顧瑛
- 《 趙子期尚書於省幕創軒曰小瀛洲題詩要餘與明德同賦 》 —— [ 元 ] 顧瑛
- 《 湖光山色樓口占四首 》 —— [ 元 ] 顧瑛
- 《 張仲舉待制以京口海上口號見寄瑛以吳下時事答之五首 》 —— [ 元 ] 顧瑛
- 《 海虞山人繆叔正扁舟相過以慰別後之思余謂兵後朋舊星散得一頃相見曠如隔世遂邀汝陽袁子英天平范君本彭城錢好學榮城趙善長扶風馬孟昭聚首可詩齋內諸公亦樂就飲或攜肴或挈果共成真率之會由是皆盡歡飲酒酣各賦詩以紀走筆而就興有未盡者復能酬倡以樂永夜余以詩先成叔正俾余敘數語于篇首緬思烽火隔江近在百里今夕之會誠不易得況後會無期乎吴宮花草婁江風月今皆走麋鹿于瓦礫場矣獨吾草堂宛在溪上余雖祝髮尚能與諸公觴詠其下共忘此身于干戈之世豈非夢游于已公之茅屋乎善長秉筆作圖于卷余索孟昭楷書以識時丙申歲己亥月乙亥日齋之主人顧瑛序而復賦詩曰 》 —— [ 元 ] 顧瑛